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滴定:①用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c mol/L盐酸标准液。下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请将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③表空格中,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mL。
②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消耗的体积 |
||
1 |
V |
0.50 |
25.80 |
25.30 |
2 |
![]() |
|
|
|
3 |
V |
6.00 |
31.35 |
25.35 |
(2)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B.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D.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9分)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1)请从下表中实验现象(Ⅱ)(填A、B、C……)中选出与方案(I)(填1、2、3……)对应的实验现象,填入答案(Ⅲ)中。
实验方案(I) |
实验现象(Ⅱ) |
答案(III) |
|
实验方案I |
实验现象II |
||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 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 加酚酞 |
A浮与水面,剧烈反应,放出气体, 熔成—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1 |
|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 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 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2 |
|
3.钠与滴有酚酞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3 |
|
4.镁带与2mol/L的盐酸 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 空气中燃烧 |
4 |
|
5铝条与2mol/L的盐酸 反应 |
E.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 消失 |
5 |
|
6.向AlCl3溶液中滴加![]()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6 |
(2)通过以上实验分析了同周期元素的符号,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火柴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等物质,设计了以下系列实验,并回答下列各题。
Ⅰ、火柴头中硫元素的实验证明
A B
⑴设计装置A中可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⑵甲同学认为B装置中除了可选用稀高锰酸钾外还可选用: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溴水等,经大家分析后淘汰了紫色石蕊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你认为淘汰的原因可能是 。甲同学还认为在A装置中选用浓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更好,因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你认为对吗? (先判断再说明原因)。
Ⅱ、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证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⑴为验证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实验步骤是:取滤液C……请回答后续实验步骤是 。
⑵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
|
|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 KClO3 + 3NaNO2 + AgNO3 = AgCl↓+ 3NaNO3 + KNO3,其中NaNO2 是 。剂,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 KClO3的存在,其理由是 。
Ⅲ、测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已知:向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mol碘单质和足量的钨,当温度为943K时存在:W(s)+I2(g)WI2(g)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碘单质的转化率为20%,
(1)求943K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2)若起始时向此密闭容器中再加入0.1mol WI2达平衡,此时容器中各气体的体积比:___________,当同时加入等物质的量I2(g)和WI2(g),平衡___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或不移动)
⑶画出W(s) + I2(g) WI2(g) △H<0时间—速率图。一定温度过量W反应达平衡,到t1时降低温度,到t2时再加压,再到t3时加催化剂,到t4时加I2
(4)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足量钨和1molI2(g),使之反应: W(s) + I2(g) WI2(g) ΔH= —40.9KJ/mol,反应达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加 91.9g/mol,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已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反应:、
现有物质A~I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若B的分子式为C8H8O,其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G为高分子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反应④,反应③。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F,I,A。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C:;
②C+D→H:;
③F→G:;
(4)C的同素分异构体且属于酯类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种,请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N2和6 mol H2通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如右图):容器中发生以下的反应:
N2(g)+3 H2(g)2NH3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和气体为7 mol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使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1)若a="1" mol ,c="2" mol ,则b="____" mol,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方向进行(填 “正”或“逆”)
(2)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
(3)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5 mol,则可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