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请为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你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是什么?
(3)为什么说40年代、60年代、90年代“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请以史实说明。
(4)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
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材料三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两代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答题示例:因素:①中国的振兴②……)
(3)试结合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两角度谈谈这些企业的特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3分)
(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秦二爷的企业命运如何?(1分)
读下列四幅有关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分析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秦朝雅典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简称世博会)。由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的所有展品代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它的成功举办,为后来的历届世博会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和全球规模盛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翻近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盛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口;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1)材料一中英国伦敦能够举办“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的条件有哪些?(2)材料二为我国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