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某校高三文科班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 A.汉高祖认为秦灭亡于暴政 | B.汉代封建王侯是主体制度 |
| C.汉代诸侯国规模远逊于周 | D.汉代制度对秦制有所承袭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实行皇帝制 | B.实行三公九卿制 |
| C.实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 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
| 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 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