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公与之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B 小大之狱肉食者谋之
C 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 公问其故故逐之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曹刿怎样的性格特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是全文的纲领。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鲁庄公的“鄙”,又在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的“远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往来翕忽 ②悄怆幽邃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盖竹柏影也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B.皆若空游无所依 |
C.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试分析两段文字情感的异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春和景明景: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是:
③屋舍俨然俨然: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以物喜、以己悲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①。”
【注释】:①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子不敏()②官大者,主恶之()请用原文回答,孙叔敖用什么方法可免遭“三患”。
狐丘丈人为什么说”三利必有三患”?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本文的作者孟子,是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动心忍性()
③曾益其所不能()④人恒过()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在全文有何作用?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