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仲永之通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 |
C.又七年,还自扬州/自以为大有所益 | 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乙】文中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吕蒙对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而方仲永天资聪明却因其父的“不使学”以致“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用原文语句回答)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叙述以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段,按照时间的顺序结为一体。详写第一个片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显的情景,明确指出方仲永的前途无量。 |
B.两篇文章对人物方仲永、吕蒙的描写,都采取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C.【乙】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
D.【乙】文孙权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又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真可谓之善劝。 |
(届湖北鄂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小惠未徧 ②神弗福也
③玮侦虏兵去已远④玮又使人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3分)
(届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 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1)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C.皆被绮绣 | D.人恒过然后能改 |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届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 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
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 言行一致 B.或遇其叱咄∥不可或缺
C.未尝稍降辞色 ∥ 不辞辛苦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患得患失
(2)下列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策之不以其道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文段先叙无书之苦,继而写借书之难,最后极言求师之艰。
C.“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这个细节仅突出天气的寒冷。
D.“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求师态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届广东韶关中考)古诗文阅读。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才美不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