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词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遵义一会写风骚,引领前程气势豪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联合抗敌一天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
《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其中“千耦其耘”的含义是:千对农人在耕地。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耕作现场的是()
A.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 B.使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驶的犁 |
C.使用耕耙耱技术碎土 | D.使用比较粗笨简单的木制、石制工具 |
关于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不正确的说法是()
图 11945年图2 1965年图3 1989年
A.图1: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 |
B.图2:柏林增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 |
C.图3:民间暗中交往,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
D.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演变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英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崛起③中国力量增强④不结盟运动兴趣⑤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尼克松说的“他们”指的是()
A.中国和苏联 | B.苏联与东欧 | C.欧共体与日本 | D.不结盟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