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
B.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④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②①④③ |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