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 | 《民报》、《时务报》 | B. | 《民报》、《天演论》 |
C. | 《天演论》、《时务报》 | D. | 《海国图志》、《天演论》 |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 D.缺乏国际援助 |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
C.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 |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
二战爆发前,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 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攻苏 ④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
C.七七事变 | D.二二六政变 |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