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内容体现了该条约大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请指出该国的名称和成立时间。并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哪一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加哪一国际组织共同抗击轴心国集团?请用史实指出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的合作各一例。
(4)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世纪投入使用的高速列车干线,到20世纪末,日本建成多条新干线,其列车时速达200——300千米,大大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状况。据统计,1996年日本新干线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高达30兆日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简述交通的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交通发展势必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请你为解决我国当今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1)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是指什么?
(2)18世纪的动力革命是指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回答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发明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十六世纪商业革命以来,所有各州人民已相互有了来往。这个世界小得多了、近得多了。我们在旋转的车轮上,在快速的轮船上,在航空的飞机上旅行。我们用连锁的闪电或空传的声音传递信息。曾经一度是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
——摘自《地球的缩小》
(1)“十六世纪的商业革命”指的是什么?
(2)“旋转的车轮”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上说“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你认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是什么?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
(2)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
“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