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图说历史】
注: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材料二:【史现历史】
材料三: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材料四:【论从史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数 |
军队伤亡 |
平民伤亡 |
物资损失 |
61个 |
17亿人 |
1.1亿人 |
5000万人以上 |
9000万人 |
4万亿美元 |
材料五:【历史启迪】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请回答: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的两个图片,回答上述图1反映的事件把什么政策推到顶峰?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你从两图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问题三:材料三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你能说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什么关系吗?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中的数据,分析有关“二战”的史实,你能得出“二战”影响的什么结论?
问题五: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五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组成一个什么组织?1944—1945年,反法西斯国家为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进行了哪些合作?(两例即可)回顾历史人类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其在广东的视察路线即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路线。1992年的南方视察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一、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其思想精髓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南方谈话的内容,请写出来。
(2)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多方面取得了更大成就。请将能够论证此观点的相关史实按要求完成在年代尺上,并仿照此例再写出一例相关史实,用标注在年代尺相应的位置。
(此处加图表,请看纸质稿)
(3)通过探究,你认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对社会变革有何影响?
“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加进来。
【天朝之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
(1)从乾隆话语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结果如何?
【富强之梦】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
(2)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代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分别创办了什么企业(请各举一例)?
【独立之梦】
“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3)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举两例即可)?
【复兴之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你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图一 孙武图二 但丁图三 伏尔泰
(1)识图后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政治篇】
图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2)根据图四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图五,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