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或: (2)食:
(3)策: (4)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
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⑥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⑥见:通假字,通“现”,发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认为“世人”的弊病在哪里?读了文章之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加点词。
(1)便要还家()(3)阡陌交通()
(3)屋舍俨然()(4)无论魏晋()完成下列题目。
(1)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从诗中的“”“”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缘溪行:(2)芳草鲜美:(3)便要还家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给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不逾矩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段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例:
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