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表1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 表2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结果
组别 |
注射试剂 |
G1 |
生理盐水(灭菌) |
G2 |
大肠杆菌菌液 |
G3 |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
组别 |
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
G1 |
0 |
17% |
83% |
G2 |
50% |
33% |
17% |
G3 |
83% |
17% |
0 |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 (填“加强”或“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③据表2可知, 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
(2)实验二:提取实验一处理n天后各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将其用A类大鼠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处理,之后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各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对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经A类大鼠细胞表面某些蛋白质处理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强弱)。
①CO2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 。
②与G1组相比,G2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对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 作用。
(3)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 ,导致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 。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min。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
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分析
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___。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
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是曲线_____________。
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
下图所示为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请填空回答: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
⑤ __________;⑥________ ;⑦_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血糖的调节属于,其中甲表示。
(2)激素A是,主要作用于,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
(3)激素B的靶细胞“受体”是,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甲的分泌,该化学物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