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识图题:本大题2小题,共5分。
1. 观察《美国独立战争》图,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的地方:费城 B.大陆军取得胜利的地点:萨拉托加
2. 观察《古代希腊》图,请将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方框里。
A. 被称为“全希腊学校”的城邦 B. 军事实力最强的希腊城邦 C. 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克里特岛
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1)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 (6分)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4)根据活动内容及过程,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9年10月,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家组,分别走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持有者捐赠、买主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
(1)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近代第一次灾难性战争”、“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分别指的是哪些战争?
(2)材料二中提及的与“圆明园文物流失”关系最密切的战争是哪一次?导致文物流失的罪犯是谁?
(3)自古以来,人们用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趁火打劫”的侵略者是谁?它犯了什么罪行?
(4)近代中国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5)对文中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的斗争。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侵略”斗争有哪些?。
(6)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请完成: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分别是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豰中矣”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缨望之继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它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2)唐朝皇帝对这一制度采取了哪些完善的措施?
(3)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