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表中字母分别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1) 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
(2) e 与f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化合物ca3的电子式为       ,c和d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更强的是 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证明:使用氯气作自来水消毒剂,氯气会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如CHCl3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致畸物质,目前人们已研发多种饮用水的新型消毒剂。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于水的消毒和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用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较安全;
(1)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艺流程中的NaClO3、ClO2、NaClO2都是强氧化剂,它们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若用二氧化氯和浓盐酸制取Cl2,当生成0.5 mol Cl2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个数是________。
(2)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物质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_____(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3)从滤液中得到的NaClO2·3H2O晶体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a.蒸发 b.灼烧 c.过滤 d.冷却结晶
(4)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NaClO2溶液中c(Na+)__________c(ClO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_____;

A.3.0 B.4.0-4.5 C.6.5-7.0 D.9.0

③根据图中数据,当pH=8时,往NaClO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请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硫酸工业生产中涉及反应之一为:
2SO2(g)+O2(g)2SO3(g),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压强:P1 P2(填“>”、“=”或“<”)。
②200℃下,将一定量的SO2和O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经10min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气体
SO2
O2
SO3
浓度(mol/L)
0.4
1.2
1.6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速率υ(SO2)=υ(SO3)
b.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2和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计算上述反应在0~10min内,υ(SO2)=
(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亚硫酸氢钠,已知25℃时,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1.0×10-12mol/L,则该温度下H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a=____mol/L,若向H2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工业制取硫酸还可以利用电化学原理:
①工业生产中用SO2为原料制取硫酸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
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开始时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有A、B、C、D、E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一种同位素常用于文物年代测定,C元素的单质之一为淡蓝色气体,可阻挡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D为前四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D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基态E+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的高价离子与B的最常见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3)化合物B2C与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则化合物B2C的立体构型是
(4)化合物甲由C、D两种元素组成,其晶胞如甲图,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_。

(5)化合物乙的部分结构如乙图,乙由A、B两元素组成,硬度超过金刚石。
①乙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乙的晶体中A、B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单后关闭K1、K2、K3 .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Ⅵ,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Ⅳ中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Cl2>Fe3+>SO2的是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有Fe3+无Fe2+
有Fe2+

(共12分)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