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B.增加了政府收入 |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 D.扩大了社会消费 |
历史学家李守孔分析:1两银子在18世纪是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值超过了2000文……,1石米以前卖3000文,按1000比1的老兑换率值三两,但在1845年,根据上扬了的2000比1之兑换率,1石米只能换到1.5两。实际上,这意味着农民的租地负担重了一倍。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银价上涨主要是因为鸦片大量输入,银贵钱贱 |
B.中国晚清,随着国门打开,对外开放,出现通货膨胀 |
C.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农民负担加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
D.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愈加困苦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C.中国的闭关锁国 |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
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
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
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
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
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
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 |
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