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 | B.革命与战乱造成人精神危机 |
| C.一战造成人心灵扭曲和创伤 | D.美苏核威胁使人精神失控 |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
|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 B.“一边倒” |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
|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 |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 B.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
|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