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怪:对……感到奇怪 |
B.风俗隳坏隳:毁坏 |
C.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负:辜负 |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C.泯没而无闻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行传》是欧阳修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是这个合传的序。 |
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
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
D.欧阳修对于四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注]①大父:祖父。②尚食监:官名。③朝毵(sān):地名。④阃(kǔn):国门。⑤尺籍伍符:军中条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善:与……交好 |
B.良久,召唐让曰让:谦让 |
C.委任而责成功责:要求 |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因犯下……罪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B.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独畏廉将军哉
C.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德不厚而望国之治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
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②④⑤ | B.③⑤⑥ | C.①③⑥ | D.①②⑤ |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超出 |
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 |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 |
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奉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
道监察御史。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明二百余年
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此通国共知者。请立
彰大法,戮之于市。”御史昊达,给事中许作梅、庄究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
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
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①语过当,夺官。顺治既亲政,铨罢去。九年
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
文程曰:“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
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非细故也,”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巡苏
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
十两有奇,例当追比②,森先为疏请缓之。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速至京讯鞫,事白,
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
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
宽言官之罚。如流徒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祵、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
因公诖误例相应。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凡有言责者,
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
宽之,复原官。寻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
庚、许尔安凡六人。上命释呈样,许琯.开生归葬。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
免。(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十一》)
【注】①肆市: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②追比:限期破案。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戮:杀 |
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细:细小 |
C.逮至京讯鞫鞫:审问 |
D.相率以言为戒耳率:率领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以赂者丧 |
B.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泉涓涓而始流 |
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上阅之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
②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③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
④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⑤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⑥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 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
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 原职,承认自己错误。· |
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弹劾罢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 犯,坏人害怕。 |
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状况,建议皇上广开言路,要宽容 |
对待进谏的大臣。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
(2)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4分)
(3)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请 |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
C.厚资而遣之 资:钱财 |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显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亚父者,范增也 |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无不同于芋焉于是余有叹焉 |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3)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欣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夫谴;不可说也。“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箝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纪 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士大大益贤乐贤:贤能 |
B.乐又益以兼人之馔益:增加 |
C.罪婴天谴,不可说也婴:遭受 |
D.乐苦留之,遂与共济济:渡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乐以时恤诸其家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B.始果腹而谢曰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C.细视星箝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D.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于其身世,则耻师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②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③数入数出,列货满舟④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⑤以器掬水,遍洒云间⑥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云鹤谦虚好学,加上好友的帮助,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夏平子染病而死,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后来因生活日渐困难,于是他弃文经商。 |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海,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役,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3分)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3分)
(3)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