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先定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②谁是“选民”和“弃民”是通过上帝呼召和赐予体现出来
③“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④上帝的先定,可因人的行为而改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
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
《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
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 |
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 |
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
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