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一种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此病,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如图所示)。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人,还可通过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8分)
(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V71)是_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5岁以下儿童属于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对水源、厕所、生活用品及餐具等喷洒消毒药物,是切断_______。
(3)患过手足口病的入不易再感染肠道病毒(EV71),这是因为人体产生了一种特殊蛋白质的叫_______(“抗原”或“抗体”)。从免疫角度讲,机体获得_______性免疫。
(4)手足口病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性的特点,请你写出一条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组员疑问:辣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20只、普通鼠粮、可关仓鼠的笼子等)请完善探究方案:
第一步,提出问题:辣条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第二步,作出假设:________。
第三步,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
实验材料 |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
4个月以后结果 |
甲组 |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
普通鼠粮 |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
乙组 |
将辣条磨碎,与普通鼠粮均匀混合,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普通鼠粮一致) |
4只已经死亡 6只活动能力弱 |
第四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第五步,交流讨论: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组。
(3)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转。图中甲、乙代表两类不同的生物,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作答:([]填序号,横线填文字)
(1)甲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者,通过[ ] 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构建自身,并养育了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
(2)图中所示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者,和甲之间构成了____关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____进行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和____。
(3)乙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者,可以将甲和动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A] ____。
我市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要求各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如图表示人体运动涉及到的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_________,经过[①]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_(选填“动”或“静”)脉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再经_________(选填“肺”或“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_________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_________。
(4)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会增强。
(5)运动不仅需要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_______系统和_______系统的调节。
某同学为了探究某种果实的结构,撕取了部分果皮制成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问题:([]填字母,填文字)
(1)图甲示显微镜,在对光时,先转动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准焦螺旋,使镜筒明显上升,再转动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_________。
(2)观察临时装片时,想实现由图乙到图丙的效果,应先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装片,使e位于视野中央,然后转换成合适的物镜使物像放大。
(3)如果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_________上。
(4)显微镜观察发现,果皮细胞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多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填结构)。
阅读并分析如下分类图解完成问题:
(1)以上生物中,与人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什么生物?
(2)以上生物中,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什么生物?
(3)猫和人共有的分类单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