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一百许里 ( ) ⑵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本文是从 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这篇山水小品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下面句子中划线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吾欲之南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D.永之人争奔走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与顾章书》(吴均)
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3),孤峰限(4)日,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6)幽居,遂葺(7)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8)。山谷所资(9),于斯(10)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11)
注释:(1)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4)(限)遮断。(5)〔幽岫〕幽深的山穴。(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7)〔葺〕修建。(8)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9)〔资〕出产。(10)这里。(11)〔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文中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则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
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用“‖”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
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人物是谁?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 陈胜 B. 吴广 C. 戍卒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是什么?
吴广是如何“怒众”的?
文中照应“宜多应者”的句子是哪一句?
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指出王侯将相所占的地位。 |
B.指出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该世代相传。 |
C.指出戍卒不怕王侯将相,决定夺取他们的领导地位。 |
D.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于碑背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彘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彘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这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杨修的一则故事,文中表现了杨修的什么特点?
文中表现了“魏武”什么品格?
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