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注释:谢公即东晋名相谢安,谢玄是他的侄子,当时在前线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文中的淮上利害)。解释加点词。
(1)淮上信至( ) (2)徐向局(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小儿辈大破贼。[来K]⑵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请说一下,本则中的谢公有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翳:
(2) 太守谓谁谓: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 () (6) 猛浪若奔()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解释。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沬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②,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颜色不变()(2)欲倍其约()对画线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沬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 B.野芳发而幽香芳:芳香 |
C.山肴野蔌蔌:菜蔬 | D.弈者胜弈:下棋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