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C.百姓与之则安 | D.辍耕之垄上 |
翻译下列句子。
(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 | B.日光下澈(清澈) |
C.水尤清冽(寒冷) | D.隶而从者(随从) |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
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
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
.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 |
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 |
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
(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②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修③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④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⑤其山川,道⑥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滁:滁州。②及:等到。③修:指欧阳修。④幸:庆幸。
⑤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⑥道:称道。.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下面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
B.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所在为敌国者 |
C.①圣人出而四海一②乐其地僻而事简 |
D.①有良田美池桑![]()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分析【甲】【乙】 两文段在写作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4分)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2)败绩:(3)不私:
(4)恂恂:(5)立斩以徇:.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
.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周公子诫
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②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二)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③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④,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由:奉行,尊崇 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④役:劳役 ⑤子思: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相天子(辅佐) | B.德行宽裕(富裕) |
C.孟母方绩(正在) | D.人母之道(方法) |
.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A.成王封伯禽于鲁贤于才人远矣 |
B.不谦而失天下 而伯乐不常有 |
C.子之废学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
D.以刀断其织 醒能述以文者 |
.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两篇文章各对子女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 B.读xiān,新鲜。 | C.读xiān,鲜艳。 | D.读xiǎn,少。 |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 B.世人/盛爱牡丹 |
C.荷花为雨/所洗 | D.余忆年/少时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