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 |
B.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 |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效果。 |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使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荆轲刺秦王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⑥(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⑦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⑨。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⑩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⑾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被秦王灭族。荆轲出发前自杀,甘愿把头给荆轲,作为觐见秦王的礼物。②秦武阳:也称秦舞阳,燕国勇士,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 ⑤假借: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揕:用刀剑等刺。⑦引:往后退。⑧绝:挣断。⑨室:此指剑鞘。⑩郎中:宫廷的侍卫。⑾卒:“猝”,突然。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秦武阳色变振恐()(2)荆轲顾笑武阳()
(3)秦王还柱而走()(4)不得持尺兵()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毕使于前。
译文: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译文:结合本段文字,说说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共13分)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论:判定 |
B.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振奋 |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义:意义 |
D.临表涕零涕:眼泪 |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其真无马邪 |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D.躬耕于南阳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分析天下大势,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
B.第⑥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经历是告诉后主自己精诚报效先帝的原因。 |
C.文章第⑦段诸葛亮希望后主能支持攸之、祎、允等一起随他率师北伐。 |
D.文章第⑧段诸葛亮在北伐前划定了各方责任。 |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将:④恒楚亡在泽中亡: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翠鸟移巢》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7分)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翡翠鸟。②及:等到。③益:更加④遂:于是,就。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恐坠“翠鸟移巢”的原因是(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翠鸟移巢”的结果是(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阅读《咏雪》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 |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