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 时间 |
人口(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 B.汉代儒学 |
| C.宋明理学 | D.佛教传入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
| A.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 B.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
| C.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 |
| 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 |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
| A.拿破仑 | B.俾斯麦 |
| C.光绪帝 | D.戈尔巴乔夫 |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
|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
| 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
| 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
| 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