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对于如何设置对照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方案:①取两株生长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株继续遮光,另一株光照4小时,然后分别摘其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分别摘其有无遮光的两张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部分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摘取这张叶片,将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比.

(1)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如图,有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了微型化改造,很快完成了实验.请说出这个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或缺点:
阅读材料,结合玉米种植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美国等玉米生产大国,还大量使用玉米生产乙醇(酒精),作为辅助燃料,以应对能源的短缺。
(1)玉米是一年生植物,长成以后,茎就不再加粗,原因是。
(2)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玉米的传粉,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减产,此时,人们通常采取的弥补措施是。
(3)农民常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即在每两行玉米之间种植几陇大豆),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肥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其原因是
。
(4)用玉米生产乙醇,主要是因为其种子内含有丰富的淀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玉米粒内淀粉的存在:
。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是试管;对照试管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为:1号试管,2号试管。
(3)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2号试管。
试解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在实验之前进行。
(2)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3)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应该向叶片滴加。
(4)实验结果是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该实验证明。
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记录。
| 试管号码 |
1 |
2 |
3 |
4 |
| 加入物质 |
馒头碎屑、清水 |
馒头碎屑、唾液 |
馒头碎屑、唾液 |
馒头碎屑、唾液 |
| 温度 |
37℃ |
37℃ |
100℃ |
0℃ |
| 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 实验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1)若以1、2号为一组实验,你做出的实验假设是。
(2)若以2、3、4号为一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小丽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盒牛奶,在喝牛奶之前我们应关注包装盒上的有关营养成分、生产厂家、产家地址、(至少答出两项)等内容。
小燕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
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空气中的。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
⑵小燕为该活动作出的假设是。
⑶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⑷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⑸小燕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她将甲装置改进为乙装置,重复实验步骤。乙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吗?。请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