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中学常见物质,常见的过氧化物还包括过氧化钙(CaO2)。已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1)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________,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二: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2)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试剂B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m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SO2未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V-m1关系式。
未被氧化:____________,完全被氧化:____________。
(4)若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CuSO4,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它物质。(汞在常温下是液态)

(1)步骤1的主要操作是,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有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该试剂是(填化学式),固体残渣的成分是(填化学式);加入的试剂必须要过量,原因是: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过滤、烘干。

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来配制500ml0.2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用不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2)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现有①10ml.②50ml.③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填序号)
(3)将浓硫酸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ml的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转移完毕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中,在加适量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线处。改用滴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将溶液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高、偏低、无影响填写)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_________________;
B、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敞口容器内_________________;
C、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_________;

Fe在地壳中的含量虽次于铝,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最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一种制备铁酸钠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Na2FeO4既是氧化物又是还原产物
C.O2是还原产物
D.2mol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mol电子转移

(2)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俗称“绿矾”,常作医药上的补血剂。课外研究性小组测定某片状补血药品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小组发现将片状补血剂长时间置于空气中,表面“发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②课外研究性小组发现在滤液A中滴入少量K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黄。
甲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有两种可能:①Cl2、②Cl-
乙同学结合甲的推测,认为其中一种可能可以排除,你认为可以排除的是(填序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
③若该实验温度下,上述红褐色难溶物质的溶度积为试计算该物质沉淀完全所需要的pH=(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该离子可看做沉淀完全,lg2=0.3)
④若实验过程中无损耗,最后称量得到mg红棕色的固体,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g(用含m的式子表示)
⑤丙同学认为蒸干灼烧溶液B,也可以制得红棕色固体C,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预计会生成H2SiO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试管中在出现硅酸胶体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硅酸钠溶液浓度
盐酸浓度
试剂加入顺序
出现凝胶时间(s)
实验1
饱和溶液
1:2(盐酸和水体积比,下同)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1
实验2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1:2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38
实验3
饱和溶液
1:4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10
实验4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1:4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50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组实验。

已知某酸性土壤浸取液中除Fe3+外,还含有一定量Mg2+和Al3+。请设计合理实验检验该浸取液中的Mg2+、Al3+
限选实验用品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玻璃片、pH试纸;浸取液、20%KSCN、0.1 mol·L1NaOH、6 mol·L1NaOH、0.1 mol·L1HCl、蒸馏水。
必要时可参考:

沉淀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OH)2
9.6
11.1
Fe(OH)3
2.7
3.7

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可不写)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