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78年,距离辛亥革命10年,距离五四运动2年……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这一“大事件”发生在上海的主导因素不包括( )
A.上海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地区 |
B.李大钊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 |
C.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 |
D.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
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
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如图,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右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
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完全依法治国 |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