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77年3月,法国 《社会和宗教卫报》 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 A.法国封建王朝的复辟 | 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
| C.“一票共和”的实现 | D.巴黎公社的失败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危机的影响 |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亚里士多德说:“大家认为只有在平民政体中才可以享有自由,自由的要领之一为人人轮番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另外一个要领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人人应不受任何人的统治,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下()
| A.平民政体妨碍民众享有自由 |
| B.轮番而治是平民政治的理想途径 |
| C.人们在平民政体中真正享有自由 |
| D.平民政体中人人应不受他人统治 |
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
|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 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
| 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
| 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
| D.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