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
(2015年山东卷文综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
(2015年北京卷文综21)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5年安徽卷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 |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B. |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
C. |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D. |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