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宫妇左右莫不王     (2)时时而
(3)高缭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可乎
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 忘也。”及长,遍览古藉,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患:  

俟能讽诵乃已

俟:  

博闻强志

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2分)

②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分)

(3)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并结合文句加以分析。(3分)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手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扁也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至于负者歌于途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诚不可与争锋

帝感其诚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

此殆天桥所以资将军

D.此悉贞良先节之臣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男女衣,悉如外人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诸葛亮上表的目的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公平、勤政爱民。

B. 邹忌从生活小事人手,设喻说理,讽谏艺术高超,效果良好;诸葛亮辞情恳切,情感深沉,感人肺腑。

C.甲文总结上文得出结论的句子是: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乙文①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以增强后主的使命感,可谓语重心长。

D.甲文运用了排比手法,行文富含理趣;乙文则回顾过去,追忆先帝,用情极深。甲文令人深思,乙文让人泪落。

翻译下列句子。

①轻舟往返,甚惬素心。(见上文)

  

②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见上文)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通“秘”,幽深。 ③偕计:随同计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

B.家贫,蓄古琴 (留存)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