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
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A.主动运输 | B.渗透作用 |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D.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
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A.用吡罗红处理RNA | B.用碘液处理淀粉溶液 |
C.在唾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 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 |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
C.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
C.将温度提高到80℃; |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5U.C; |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