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发生危险,电路中常常需要安装保险丝.通常保险丝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当电路中通过保险丝的电流达到或超过其熔断电流时保险丝就会熔断,从而切断电路.保险丝安装在玻璃管中,称为保险管.
实验室有熔断电流分别为1A和4A的两种保险管,保险管上印刷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小明知道:熔断电流较大的保险丝,其电阻较小,因此,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想通过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来区别这两种保险管.
(1)根据图甲电路图,在图乙的实物图中,用笔代替导线把电源接入电路.
(2)连接好电路之前,开关应保持 (选填“闭合”或“断开”).
(3)若想用此电路测出各保险管的具体电阻值,还缺一实验仪器: .
(4)在图甲中,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2.7V,电压表Vl读数如图丙所示,则保险管A两端的电压为 V,保险管B两端的电压为 V.
(5)根据测量数据可知:保险管A的熔断电流为 A.
(6)将这两个保险管并联接入某一电路中,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 A时,保险管将熔断.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6 |
1.8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4 |
|
机械效率η |
74.1% |
62.5% |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
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若图中F1、F2、F3、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则可得出结论F浮=G排。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8 |
98 |
98 |
98 |
98 |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应为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 ;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
(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把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
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 g;
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 cm3;
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4g。
(2)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 kg/m3。
(3)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