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材料二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结合材料,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现象最先出现在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时段 |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
1953—1957年 |
14.6% |
1958—1962年 |
0.6% |
1963—1965年 |
15.7% |
1966—1976年 |
7.1% |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
(2)1953—1957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导致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4)这25年来经济建设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请回答:
(1)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请指出当时人民群众和干部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
(3)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独立自由梦】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2分)
【工业强国梦】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2)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分)
【民生幸福梦】材料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树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什么上来了?(2分)
【开放繁荣梦】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4)请回答: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将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2分)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识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这场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
1981年粮食产量 |
1982年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07亿千克 |
7.15亿千克 |
材料四尽管这几年农村地区加速发展,但和城市相比还是大为滞后,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在城乡之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法制观念淡薄。大批农民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村发展。
材料五“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 ”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十年探索时期,在经济建设方面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
(3)是什么政策给材料三中凤阳农民带来了实惠?
(4)阅读材料四,归纳概括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5)材料五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针对材料四中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