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ě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2分)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2分)
(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2分)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远洋航行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2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大意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以躲避风雨严寒)
——《周易》
想一想:(1)以上记载反映了人类生活在什么方面的巨大进步?

(2)根据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应是____图中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应是____图中的房屋,请分别写出他们居住的房子名称。

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