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碰撞的思想者】
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然而……伏尔泰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结合材料分析伏尔泰吸收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伏尔泰启蒙西方"的思想精髓在法国大革命中以什么文献体现的?
【同一时空迥异的领导者】
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一个是留辫子的哈,一个是穿西装的总统。乾隆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异。
(2)"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同一地域战争的疯狂者】
人物一:……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人物二:在很多人眼里,他被称之为"战争的召唤者"、"魔鬼的代言人",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是灾难和灭亡,是无尽的战争和流血。一个曾使德国一度辉煌而又亲手毁了德国的人。
(3)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都曾想武力统一欧洲,却都以失败告终。你如何评价他们发动的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的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部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今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下列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分析,结合史实填写完整。
(1)两次世界大战不同点的比较


一战
二战
加速战争爆发的因素(各举一例)


战役(各举一例)


性质


胜利原因
协约国力量大于同盟国

(2)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比较


一战
二战
战争爆发的因素相同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两级格局
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战争充斥着历史,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很多导致战争的因素,如日本单方面购买钓鱼岛,引发中日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请回答
(1)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世界主要潮流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提供的史实,列表分类归纳相关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和方式。
(3)比较是加深历史认识的重要途径,结合史实,完成下面两种比较方式的填写。
A根据性质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

封建性质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B 根据结果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注意不得与上题史实重复)

成功改变了社会性质

成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据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图中反映的什么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迅速崛起,开始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12月,中国北方被大面积雾霾笼罩。这种“日月无光”的污染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针对问题,请你建言献策。
材料一:英国采煤业和制造业迅速发展,煤烟造成了“可与日全食相比的黑暗”。这种空气污染在1952年的“雾都劫难”中达到顶峰。如今,英国早已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材料二:英国随着产业升级和转移,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和化工类企业大部分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材料三:2012年12月全国在500个城市空气检测,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的不足5个。
(1)材料一中与英国空气污染联系最紧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推动这一时期与“采煤业”迅速发展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是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造成的?说明什么问题?
(3)你认为有哪些原因造成了目前中国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至少两条,1分)对此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