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唾液及口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方案。

 

1
2
3
4
 
处理
馒头块
0.5g
0.5g
 
 
馒头碎屑
 
 
0.5g
0.5g

2ml
 
2 ml
 
唾液稀释液
 
2 ml
 
2 ml
条件
37℃保温5分钟
碘液检测
2滴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1) 如果把2和4作为一组实验,目的是研究             
(2)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
(3)3、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__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
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
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

请分析回答:
⑴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⑵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选填一项);

A. 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 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 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 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⑶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
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
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作用。

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2)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填字母标号)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狮、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该实验的变量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实验中学的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4个相同的小烧杯,烧杯底部各铺有6张滤纸。②取大豆种子40粒,平均分装到各个小烧杯的滤纸上。③向四个小烧杯内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水以不浸没种子为宜。
④取四个大小相同的敞口玻璃瓶,编号(ABCD),将四个小烧杯分装到4个玻璃瓶中

编号
处理方法
现象

不做处理
种子萌发

用黑布罩住玻璃瓶
种子萌发

封闭瓶口,用气管将瓶内的气体抽掉
种子不萌发

封闭瓶口,用气管将瓶内的气体抽掉,再用黑布罩住玻璃瓶
种子不萌发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只考虑实验A和B,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在4个实验中,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有                  
(3)如果只考虑实验C和D,某同学得出了与(1)题相同的结论,你认为是否科学?
           ,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