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B.民族危机的加深 |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 D.封建专制的强大 |
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 B. | 程颢 | C. | 朱熹 | D. | 王阳明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B. | 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
C. | 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 D. |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