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
|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
|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
|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
元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 B.统一战争频繁 |
| C.思想文化繁荣 | D.社会动荡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④⑤ |
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 | 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 |
| 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 | 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 |
梭伦在改革后成为雅典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因为
①改革未消除平民和贵族的根本矛盾 ②贵族改革中利益受损比较多 ③下层平民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 ④城邦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的出现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