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880~1910年中国部分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变化(%),对图表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 1880 |
24.9 |
5.5 |
—— |
| 1890 |
20.2 |
5.7 |
0.3 |
| 1900 |
21.5 |
4.7 |
0.7 |
A.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B.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能够论证“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主要依据是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
| A.主要用于购买良田美宅 | B.主要用于生活的挥霍浪费 |
| C.主要用于向封建官府交纳赋税 | D.主要用于投资官营手工业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 B.官营手工业兴盛 |
| C.雇佣关系出现 | D.家庭手工业普及 |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②光荣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