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载:“清大学士,延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说明清朝初年( )
A.内阁权力不断扩大 | B.军机处位高权重 |
C.皇权相权矛盾尖锐 | D.内阁权力受制约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他规定:“戮(lù,并、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举家没为官役婢)。”下列对这
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本业指的是农耕业和家庭纺织业②末业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③其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 ④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