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1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2及武三思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3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擅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新唐书》)
【注】1.久视:唐代年号。 2.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3.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幸免
B.安石明经举:提出
C.时二张及武三思横宠:恃宠
D.主窃闻,乃飞变构:图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数其婿唐晙邀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安石昔相中宗斧斤时入山林
D.祗须我死乃今老矣,无能为也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韦安石人生的起伏,有平步青云的时光,辅佐过武后、中宗、睿宗,晚年因得罪小人而一再遭诬陷,最后忧愤而亡。
B.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韦安石,向武后举荐他,韦安石被任命为膳部员外郎,他为官有政绩,朝廷经过长期的考察,最终提拔他为文昌右丞。
C.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D.太平公主准备谋反,想要拉拢韦安石,因韦安石拒绝了她,并且得知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她的阴谋,于是要抓捕审讯他。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2)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

翻译下列句子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移其粟于河内

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每句3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
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一)余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石崇《金谷诗序》)
(二)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别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庐:寺庙
B.故列时人官号具:详尽
C.得于己暂:一时
D.况修短随化,终于尽。期: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元康六年②足极视听之娱
B.①感性命不永②不知老将至
C.①当欣于所遇②孰能讥之乎
D.①已陈迹②阿母汝求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南兰亭,北金谷”,早已为人熟知。石崇创作《金谷诗序》的动机是什么?用《金谷诗序》原文中的文句概括,并适当阐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