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
① |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
固体溶解 |
|
② |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
③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
木条复燃 |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④ |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 小结 |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10四川甘孜24)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对应的用途。
(2) 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3)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体积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请回答:
①在试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②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
④小红同学认为i,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该实验的方法是。
(10海南45)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备乙炔,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剧烈。请回答:
(1)乙炔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3)从下图选择实验室制备乙炔所用仪器的最佳组合是(填序号)。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 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2) 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10长沙47)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①②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②为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济宁2-6)(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0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理由是;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装置C中出现白色混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请分析实验I、Ⅱ后回答:
①实验I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____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I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