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常会面临许多危机。处置失当,则遗害深远;应对得当,则能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而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针对危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资产阶级发起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有哪些?
(4)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万隆会议,因个别西方国家的挑拨和与会各国的相互猜疑而深陷危机,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化危机为各国友好交往的契机?
(5)我国改革开放始于何年?谁被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计师”? (2)
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九(7)班同学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选取了以下素材,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经济状况表
国家 |
时间 |
人口 |
生产方式 |
经济总量占世界位次 |
中国 |
1820 |
3.8亿 |
手工生产、牛耕 |
第一 |
英国 |
1820 |
几千万 |
机器生产 |
第四 |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英国人马戈尔尼
材料三:“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
据材料一,说说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或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有人说:“鸦片战争实质上是先进制度与落后制度的对抗。”请问: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据材料二,说说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灾难引发思考,思考引发进步”。试结合中华民族历经一系列灾难后奋发图强的某一事例说明材料三所示论断的正确性。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成功落下了帷幕,相信你一定还不时沉浸在参观世博会的激动与喜悦之中吧!参观世博会归来后,某校九(1)班同学意犹未尽,出了一期以世博会为主题的板报。请结合板报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
栏目一:世博大明星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世博大明星”。
(1)请结合“获选理由”写出1851年、1889年的两位获选明星。从上述世博会发展历程中,你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
栏目二:世博大舞台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了这届世界博览会。
(2)联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栏目三:世博大看点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太阳能汽车、碳纤维自行车、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大看点”。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3)请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提出些建议。
▲
回首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形成了两个世界体系。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一战后,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
▲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路扩张问题实行什么政策?(1分)
▲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破坏殆尽。二战中,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图四所示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
▲
(4) 1955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这个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
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表格一:
时段 |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
1953~1957年 |
14.6% |
1958~1962年 |
0.6% |
1963~1965年 |
15.7% |
1966~1976年 |
7.1% |
表格二:
年份 |
1966~1967 |
1967~1968 |
1972~1973 |
1974~1975 |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
-9.6 |
-4.2 |
9.21 |
1.9 |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