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
(3)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
该实验的变量是 。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5)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为助力乡村振兴,资阳的安岳和乐至县,调整产业结构、扶持蚕桑基地建设。蚕的食物主要是桑叶,兴趣小组同学对蚕取食桑叶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问题: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
实验用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该实验选②而不选①来源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变量:_____。
(5)每一组蚕的数量最好选择 只而不是 只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6)实施计划:(略)。
(7)得出结论:如果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小明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他利用矿泉水瓶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将 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_____作用。同时发现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_运输到叶片。
(2) 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将 装置中的气体通入到 装置清水中,再将 装置塑料瓶稍捏扁,关上输液器开关,拧紧瓶盖。光照 小时后, 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气体是_____,该气体是金鱼藻在_____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某校学生发现自家贮存大豆的粮仓被鼠虫破坏,种子还能萌发吗?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被鼠虫破坏的大豆种子50粒为甲组,选取子粒饱满的大豆种子100粒平均分为乙、丙两组,然后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活动可以构成_____组对照实验。
(2)乙、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
(3)甲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种子休眠除外)。
(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丙组实验的种子进行后续观察,记录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绘制了X、Y两条曲线,如图乙所示(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4)图甲中的(一)、(二)阶段对应图乙中X曲线的_____段(用字母表示),此时消耗的有机物来自_____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结构。图乙曲线Y中ef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大豆苗的[_____] _____强于[_____] _____。
(5)农业生产中经常通过“豆粮间作”的种植方式提高产量,是因为大豆根部的_____能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提高土壤肥力。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四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②取4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分为四组,每组10粒,分别放进四个瓶子中;
③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④把四组种子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具体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⑤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几天后,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
种子数量 |
操作方法 |
萌发的种子数 |
A |
10 |
定期喷洒适量清水 |
10 |
B |
10 |
定期喷洒适量模拟酸雨 |
3 |
C |
10 |
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
0 |
D |
10 |
加入过量清水并淹没种子 |
0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
(2)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
(3)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_____。
(4)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图中选择______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由该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A和a表示)。如下表是对几个家庭进行调查的结果;如图是某家庭一成员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父母的性状 |
子女的性状 |
甲家庭 |
无耳垂、无耳垂 |
无耳垂 |
乙家庭 |
有耳垂、有耳垂 |
有耳垂、无耳垂 |
丙家庭 |
有耳垂、无耳垂 |
有耳垂、无耳垂 |
(1)乙家庭父母亲都有耳垂,子女出现无耳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2)丙家庭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是______,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图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4)图中该家庭成员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表示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