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一)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面包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准备好一个铁盘,一块不透光的纸板,一块透明的玻璃板,10只鼠妇。本实验设置为对照试验。
①控制本实验的变量是 。
②为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正确的做法是( )
A.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另一侧铺上湿土 |
B.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遮光,另一侧不遮光 |
C.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并遮光,另一侧铺上湿土,不遮光 |
D.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不遮光,另一侧铺上湿土,遮光 |
③该探究实验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
目的是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多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①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完实验后,如何处理鼠妇?
(10分,每空2分)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 ,变量是 .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是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光下,他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绿色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思考探究:
(1)你提出的问题是 能影响黄豆芽绿色的产生吗?
(2)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光下培养,把乙放在黑暗处培养,甲、乙两组起 作用。
C.观察甲、乙两组豆芽颜色变化。
(3)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黄豆芽绿色的形成需要 。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他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要将该植物放置黑暗中一昼夜,主要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用于验证 的存在。
(3)若脱色、滴碘后,叶片A绿色部分变蓝色,而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则证明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4)设置叶片A与叶片B进行对照,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玉米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玉米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内容 |
1 |
2 |
3 |
4 |
处理 |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不洒水,拧紧瓶盖 |
倒入较多清水,淹没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放置环境 |
25°C、有光 |
25°C、有光 |
25°C、有光 |
4°C、有光 |
实验结果 |
种子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一定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2)1号瓶和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玉米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 的环境中,其他因素与 号瓶相同。
某科研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研究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 mL 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 ℃、25 ℃、35 ℃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 ℃、25 ℃、35 ℃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
(1)草履虫的身体由 个细胞构成,能够通过 产生新个体。
(2)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3)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4)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① 草履虫在 ℃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 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 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 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 和氧逐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