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2)(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Ⅰ下表是进行某实验时不同的处理方法,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ml) |
处理温度 |
处理时间 |
1号 |
淀粉糊(2ml)+清水(2ml) |
37°C |
10min |
2号 |
淀粉糊(2ml)+唾液(2ml) |
37°C |
10min |
(1)完成表中各处理后,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两滴碘液,将出现蓝色的试管是,其原因是。
(2)另一支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其中的淀粉已被酶消化,本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
(3)将试管放到37°C的温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Ⅱ下表是初三·一班李明同学的平日食谱及食谱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试分析回答:
食物种类 |
日摄入 量(克) |
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
蛋白质(克) |
维生素C(毫克) |
钙(毫克) |
铁(毫克) |
||
馒头 |
1000 |
8 |
28 |
3.2 |
|
青菜 |
500 |
1.2 |
24 |
32 |
1.4 |
牛奶 |
100 |
3 |
1 |
104 |
0.4 |
猪肉 |
100 |
12 |
6 |
1.6 |
(1)营养学家研究提出:成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应不少于80克/天,钙供给量应不少于于0.8克/天,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其蛋白质和钙的供给量应更高。若李明长期按该食谱进食,摄入的蛋白质能否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无可能患缺钙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认为“青菜基本没有营养价值”,于是近来减少了对青菜的食用量。他这样做最容易引发什么病症?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简要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明近来常常感觉乏力、头晕。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要注意合理营养。据此,你认为他可能是患了什么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写出李明摄食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体内充分消化需要哪些消化液的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⑸ |
烧杯⑹ |
1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
||||||
2`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
||||||
3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度 |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度 |
⑸⑹不做任何处理 |
||||
4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那组更科学,更严谨?。试说明.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围绕“阳光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面的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吗?你作出的假设是。
(2)同学们根据假设制定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操作步骤包括 A 光照 B 显色 C 滴碘液 D 脱色 E 暗处理 F 取下纸片 G部分遮光
请你用下列实验步骤前的字母,表示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
E →→→→→→ B
(3)实验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4)滴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或没有有机物——淀粉生成。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是(遮光部分、见光部分)。
(5)下列对对照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 |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
C.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
(6)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