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此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那场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 , 与人交流。……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材料三: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场革命,人类在更多的领域取得了重太突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1) 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 ? 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2 分 )
(2) 材料二中的“电灯照明”、“飞机在空中翱翔”分别得益于谁的发明 ?(2 分 )
(3) 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社会 ? 举出—个“重大突破”的领域。 (2 分 )
(4) 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1 分 )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
(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 二战以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敌对的“冷战”政策。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多种方式学历史】
方式一:看图学史(如图《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图中是哪一次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这首诗反映了红军怎样的革命精神?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方式三:赏乐学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3)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华民族是如何“万众一心”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的?

“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强国代替救亡成为新时代的主题;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由强国转向富民;进入21世纪,时代主题又从富民走向了和平崛起。”
——《国民大师之死·前言·国学复兴大趋势》
请回答:
(1)“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为什么1840年后“救亡”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时期为“救亡”,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各举一例史实说明。
(2)在“强国”时代,新中国取得的最重大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3)1978年之后,为了“富民”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结合当今世界的形势,在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1)为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已将哪几个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请举一例。
(2)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你知道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史上被称为“书圣”和“画圣”的艺术家分别是谁?
(4)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我国的哪些文化遗产应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你在雕塑和建筑两方面各举一例。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如图,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