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一代又一代为之努力奋斗,苦苦探索。回望这段历史能给我们以启迪和信心。
材料一
材料二:余维①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材料三: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它前期的口号是什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次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是秋收起义后红军队伍中的传唱的歌谣,这次起义是谁领导的?它建立的中国农村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4)阅读材料四,这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我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哪一个?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材料题(本大题共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3分)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3分)
(4)新政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分)
识图题(本大题共15分)
(1)图一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
(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如何理解和看待日本在近现代史中的发展和崛起,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现实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改革的内容。(答出两点即可).
(2)此次改革后的日本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分)
材料二:“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二战后日本政府是怎样创造经济奇迹的?(答出三点即可)
(4)通过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谈谈你的认识。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1)上面是某个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一个专题表格,请你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完成表格后,你能判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研究的历史专题是什么?
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宋词回眸】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元曲掠影】
图一图二
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2分)
【科技领先】
图三图四
(3) 图三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选自哪一经卷?(1分)
(4) 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