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员与公众对求签等四种迷信活动的信任程度(%)
材料二 新华网重庆频道6月17日电 四川一老太深信菩萨消灾被骗,事后她说:“我一辈子积德扬善,怎么就被骗了呢?这是造的啥子孽啊!”民警安抚好黄婆婆再深入交流后得知,原来黄婆婆因相信陌生男子用现金包上红纸祭拜菩萨可以消灾,免除自己的疾病痛苦,她就把这几年攒下来的所有积蓄全部给了陌生男子,当陌生男子把钱用红纸包上用线缝好待黄婆婆祭拜菩萨离开后,黄婆婆再次打开红纸包时,发现内部却是一叠裹好的废报纸。
分析材料1所体现的内容。运用哲学的相关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迷信是不可取的及迷信仍然存在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云南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題。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6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二中“公众科学素养的髙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作简要评析。
(3)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并对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方法论建议。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
(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简述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列举4个不同的主要措施即可)。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