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B |
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 |
证明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
C |
将SO2通入KMnO4(H+)溶液中 |
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
D |
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
证明非金属性:Cl>Si |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12,也可用KC1O3、KMnO4、K2Cr2O7代替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12。若制取等量的C12,电子转移数最少是()
A.MnO2和浓盐酸反应 | B.KC1O3和浓盐酸反应 |
C.KMnO4和浓盐酸反应 | D.K2Cr2O7和浓盐酸反应 |
铜与人体分泌物中的盐酸以及空气反应:Cu+HCl+O2=CuCl+HO2,HO2(超氧酸)不仅是一种弱酸而且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是HO2 | B.HO2在碱中能稳定存在 |
C.氧化剂是O2 | D.1 mol Cu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 |
下列各组单质中,前者能将后者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是()
①Al、Fe②C、Si③Mg、C④H2、Cu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
X、Y、Z、W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焓变:ΔH=ΔH1+ΔH2,则X、Y不可能是()
A.C、CO
B.AlCl3、Al(OH)3
C.Fe、Fe(NO3)2
D.S、SO3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该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向淀粉溶液中滴加橙黄色溶液未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Br-、CO32- | B.Na+、 I-、SO32- |
C.Fe2+、I-、SO32- | D.Fe2+、Br-、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