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我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的特点: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普遍种植,棉布成为大众主要衣料 |
B.明清两朝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变化不大 |
C.清初实施了“男从女不从”的服饰政策 |
D.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束缚了人们思想观念 |
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这表明
A.行省独立于中书省管辖之外 | B.行省与中书省具有平等关系 |
C.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 D.行省和中书省没有隶属关系 |
《新唐书·柳冲传》称:“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制度的衰落 | B.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
C.科举制度的推行 | D.士庶等级差别消失 |
下图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这种建筑
A.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 |
B.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性 |
C.符合尊卑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法 |
D.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 |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此诗体现了
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 | 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 | 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